古今药养

《大健康》(《医药与健康》3)

作者大自然srj

古今药养

药养(即药物养生)是指应用适当的药物来保养身体,达到抗老防衰和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方法。药养又可分为西药养生和中药养生:

西药养生主要是采用现代高科技设备,把保健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制成抗衰老保健药品一种方法。这类保健药品众多,举不胜举。比如:(1)Omega3脂肪酸。它对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极为重要,能提高认知能力,降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发病率。它的EPA和DHA,主要食物来源是鱼类和核桃等,一般大型深海鱼类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都很丰富。食用方法:除非你每周吃两三次海鱼,否则,每天最好补充1克含EPA和DHA的营养品。如果你吃素,可改为每天吃毫克由海藻提炼出的DHA胶囊。(2)银杏萃取液。对于银杏萃取液的研究主要来自欧洲,并在欧洲被定为抗衰老保健品。它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智功能。食用方法:建议每天摄入毫克的银杏萃取补充品,可分3次服用,通常1个月后才能逐渐显。(3)硫辛酸。它被称为“万能抗氧化剂”,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般认为它能保存和再生维生素C和E等,并能平衡血糖浓度。主要食物来源为菠菜和肉类,但含量很少。食用方法:建议每天摄入5至20毫克硫辛酸。这类以对付体内自由基的抗氧化制剂类保健药众多,这里只是略举一二。

中药养生是指应用适当的中药来保养身体、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补养气血、填精益髓、抗老防衰的一种方法。中药养生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代帝王、嫔妃,儒、道、释、医、养生学家们都对中药养生作出了艰辛探索。中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献、深奥的理论、宝贵的经验、肯定的效果。自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圣贤在寻求药物养生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出了不少有效方药。尤其是道家和医家,孜孜追寻,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具有养生保健,延年不老价值的药物。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我国最早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记载了种延缓衰老药,这些药物至今都对现代人养生起着指导作用。

中老年以后,更应正视药养的重要性,正如孙思邈所言:“中年之后,美药当不离身。四十岁以上,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

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中药养生:

(1)、古代人与药养

华佗。东汉神医华佗,享年90多岁(后被曹操杀害,否则寿命更长)。华佗对养生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发明了“五禽戏”动养之术。其弟子吴普坚持五禽戏,活到90多岁时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好坚固。二是开创了草药养生之先河。华佗研制的“漆叶青黏散”,可以“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即漆叶末与青黏末两味极普通的草药制成,其弟子樊阿依师所言,坚持服药饵,活了多岁。

孙思邈。唐代医家孙思邈不仅自己注重养生,活到岁,还对老年医学颇多研究。在老年养生方面,特别强调食疗食养与药疗药养,认为“食能排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而“救疾之道,必凭于药”,因此主张要“药食两攻,则病无逃矣”。尤其是年过半百之人,“五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认为老人用药以补为主,食疗为先。对于那些不相信药物养生者,他在《千金翼方·服食法》中说:“俗人见浅,但知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但识五谷之疗饥,不知百药之济命;但解施泻以生育,不能秘固以颐养。故有服饵方,……凡服药物为益迟缓,则无充饥之立验,然积年不已,方能骨髓填实”。他曾介绍:“春服小续命汤,夏服肾沥汤,秋服黄芪丸,冬服药酒,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孙思邈所推介的常服养生药,大多是指地黄、黄精、白术、枸杞、茯苓、天门冬等,这些均属补益类植物药,对于内环境平衡失调和适应机能减退的老年人,能起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延缓衰老的作用。

李时珍。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对道教服食金石药物“延寿”之术,认为实属“求生而丧生,可谓愚也”,对一些金石药物,认为“性带阴毒,不可多服”,或者“只可暂用,不宜久服”。李时珍从历代文献中发现,传统延缓衰老无毒动植物药,既适于久服,又能改善老年人虚羸状况。他所用的传统延缓衰老的动植物药,明显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具有补益功能,二是性味平和易食。在其名著《本草纲目》中,收载“不老增年”药物种,其中动植物药就占了种。李时珍主张服用无毒易食的补益类动植物药,以延年益寿,还推崇采取辨证论治的原则延缓衰老,从而纠正了我国对传统延缓衰老医药研究的方向,促进了我国延缓衰老医药研究的发展。

无瑕禅师。明代九华山无瑕禅师,是位应用植物药延缓衰老的实践者。他生于明朝万历年间,自幼出家五台山,法名海玉,后来云游四方,在安徽九华山东岩上搭草棚为寺,苦心修炼。他不带徒弟、不见人,山上没有粮食吃,就在山林中经常挖掘黄精(古人认为:“黄精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胜其根,但花难得。得其生花十斛,于之才可得五六斗,非大有力者不能办。日服三合,服之十年,乃得其益”)、草根、野果等为食,长年累月,直到岁圆寂,无疾而终。后崇祯帝派朝中王尚书来九华山进香,遍查附近山洞,这才发现已经坐化三年多的海玉,其肉身已干枯,身旁有血经81本和1卷身世自传书(据说,他先后花费38年时间用血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还陈列在九华山文物展览馆)。

乾隆皇帝。清代以中药养生延寿者,在清宫朝廷内部最为盛行,其中尤以乾隆皇帝受益最多,皆到达了高寿之龄。应用药饵保健,这是清宫中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为了益寿延年,对药养尤为重视。乾隆帝在83岁时,向一位英国使臣说出了自己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坚持两条:一是“十常四无”,二是爱服“龟龄集”。乾隆所服“龟龄集”,乃是中华传统医学里一种补肾填精、壮阳培本的长寿中成药,除了他自己常用外,还赏赐给文武大臣。方中既有补肾阳的鹿茸、肉苁蓉、锁阳、海马、淫羊藿等动植物药,又有滋肾阴、填肾精的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天门冬等中草药,具有“浑身温暖,百窍通和,丹田微热,萎阳立兴”之妙,尤其对中老年后肾气亏损更为有效,这大概正是乾隆帝活到89岁高龄的因素之一。此外,乾隆还爱吃清宫八珍糕,自65岁左右开始服此糕,直到80余岁犹常食之。八珍糕是由人参、茯苓、莲子、薏苡仁、山药等八味中药组成。清宫医药档案中指出:“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累有奇效”。因此,在清宫历朝,上起八个皇帝后妃,下至诸班宫女太监,老幼竞相服食,视为补益增寿药饵。年,医院对八珍糕做了益寿试验,结果证明本品确有延缓鹌鹑衰老的作用。

慈禧太后。说到慈禧太后服食中药养生延年,更是常年不辍。查看一下宫廷御医为她所开的长寿医方就有养心延龄益寿丹、长寿益寿丹、益寿膏、保元益寿膏、保元固本膏、十全大补丸、八珍糕、扶元益阴膏、益阴固本丸等,观其所用药物,大多都是茯苓、地黄、当归、党参、黄芪、白术、天冬、麦冬、山茱荑、山药、枸杞子、柏子仁、巴戟天、肉苁蓉、石菖蒲、远志、杜仲、菊花、鹿茸等。其中以茯苓用得最多,是西太后补药之首,她还特爱吃清宫名点“茯苓饼”。慈禧御膳房做的茯苓饼,除她自己服食外,也常赏赐大臣。有人说,慈禧能活到74岁高龄,其秘诀之一就是长期服用茯苓饼以及用茯苓做成的茯苓包子、茯苓馄饨等药膳。

(2)、现代人与药养

既然传统中药养生延寿确有实效,那么今人为什么没有普及推广、发扬光大呢?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两条:

一是由于“金石仙丹”延年益寿之术流毒甚广,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几千年来,“金石仙丹”蛊惑人心,上至帝王,下至医儒,深受其害,致人于早夭、暴亡、短寿。时至今日,每当人们提起药物养生,自然地联想到古代所谓的“长生不老”或“长生不死”的灵丹仙药,使人们从内心深处怀疑中药的养生延年效果。

二是应用中药养生延年,其理论深奥而难懂、方法繁多而费解、效果缓慢而久远。这对于一般不了解中国传统医药而又急功近利的人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确难以接受,从而更难普及。人们常说:老中医会养生。这话不无道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老中医们懂得中医养生之道,明白药物养生之理,加上合理科学组方,持之以恒服用,自然得以高寿。

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集是我国生物化学、营养学及衰老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95岁高龄时仍奋斗在教学科研战线上,因为他对中、西医养生颇多研究,出版了《衰老与抗衰老》、《健康长寿之路》等著作与论文。他在正常的饮食之外,在药物养生方面也是中西药并重。他说:“我每天补吃一些多种维生素(A、B1、B2、B6、C、E),因为维生素多为酶的组成部分。为代谢所必需的,冬天加服一点扶正固本的人参、黄芪、党参等药物”。他的药物养生法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药养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古老的药物养生,也可包括现代西医西药的药物养生;二是作为现代营养学家的教授,虽然不是中医,但他并不排斥中医中药养生,还能亲身实践,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养生。

我在青城山认识一位老中医,年过九旬。由于他精通中医,自然也会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药物养生术来延年益寿。一方面,他坚持常年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次10粒浓缩丸,一日二次,以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常饮用黄芪、薏苡仁、枸杞子、绿豆、百合汤粥,早晚各一次,以求益气健脾、解毒防病之功。

对于不懂中医的人来说,可在老中医的指导下,应用药物养生,同样可以达到防病疗疾、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例如,曾被誉为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人的郎静山(-),以摄影健身,补药保身。他50岁时,在上海遇到名医马智坤,马智坤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开了一付药方,每天早上吃一杯,长年坚持。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种药膏对身体确有好处,很少生病,连感冒也很少”。其实,有经验的老年人每到秋冬,都要请一些名老中医开一张滋补药方,交给药店代为加工,坚持秋冬服用,作为药养之道。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北京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uqizia.com/gzxs/1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