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了解一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和食疗:枸杞子、枸杞叶、地骨皮
本文主要内容:
一、枸杞子、枸杞叶、地骨皮的性味归经、功效。
二、枸杞子、枸杞叶、地骨皮有何不同。
三、相关名方简介、经典摘录,供参考。
四、介绍民间食疗简方供参考。
五、提供《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供参考。
枸杞
新鲜采摘的枸杞叶,嫩叶去梗,在南方多用作食材。
相对枸杞子的果实而言,这种浅紫色的花,有点低调。枸杞子花期6-9月。
枸杞子花
枸杞子果实大丰收,红得惊艳。枸杞子果期7-10月。
娇脆欲滴的枸杞子果实
新鲜采摘的枸杞子果实,等待晒干。
枸杞子中药饮片
地骨皮中药饮片
图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枸杞子、枸杞叶、地骨皮的性味归经、功效。
分隔线内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版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分隔线
枸杞子
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6~12g。
地骨皮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除去杂质及残余木心,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甘,寒。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9~15g。
分隔线
枸杞叶
本品为茄科植物中华枸杞LyciumchinenseMill.的嫩茎叶。春季至初夏采摘,鲜用,在南方一般作为食材使用。
性凉,味苦、甘。
补虚益精,清热明目。鲜用一般作为食材使用。
二、枸杞子、枸杞叶、地骨皮有何不同。
枸杞子、枸杞叶、地骨皮是同一棵枸杞上的三个入药部位:果实、叶子和根皮。
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地骨皮,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枸杞叶,春季至初夏采摘,鲜用一般作为食材使用。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注意事项:
枸杞子: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枸杞叶,春季至初夏采摘嫩叶,鲜用一般作为食材使用,南方地区常用,但是一般是用的中华枸杞,不是宁夏枸杞。
枸杞子、地骨皮的煎煮法参考中药的普通煎煮法,点击如下链接直接查看《如何合理地煮中药》文字版和视频版。
怎样合理地煮中药?(文字版)
《如何合理地煮中药》视频版(新版)
三、相关名方简介、经典摘录,供参考。
1、杞菊地黄丸(《医级》杞菊地黄丸)
熟地黄、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炼蜜为丸。
治肝肾不足,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
(现代说明书标示: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按:《医级》,综合性医书,10卷。又名《医级宝鉴》。清代董西园(魏如)撰于乾隆四十二年()。全书“首集经典明论,以示必需之要;次及伤寒,以明传变之机,再详论杂病、女科,以备治法。凡各证之后,申明治疗大法。”并有方药3卷、脉诀1章。所集方剂,皆前贤传载之方。论证部分言简意明,并辨其类似之证,详其治疗方药。作者自谓本书是后学启蒙之阶段,故名《医级》。
2、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30克甘草(炙)3克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治肺热壅盛喘咳,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毫升,煎毫升,食前服。
外感风寒咳嗽,或虚寒性咳嗽均不宜使用。
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
有关枸杞子的功效:
"补益精气,强盛阴道。"(陶弘景)
"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药性论》)
"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食疗本草》)
"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王好古)
"滋肾,润肺,明目。"(《纲目》)
"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瘅,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本草述》)
以下是有关地骨皮的功效:
"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本经》)
"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别录》)
"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药性论》)
"去骨热消渴。"(《食疗本草》)
"治金疮。"(《本草别说》)
"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李杲gao)
"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王好古)
"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日用本草》)
"去下焦肝肾虚热。"(《纲目》)
"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本草述》)
四、民间食疗简方。
杨药师按:考虑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下民间食疗简方,是否适合自己的状况,建议事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枸杞叶猪肝汤
食材:
枸杞子叶克(新鲜嫩叶,去梗。)、猪肝克,盐,油适量。
制法:
猪肝切片,加入油、盐腌30分钟,去腥。
起镬,水开,放入猪肝焯水。
起镬,加姜丝、油、水,水开,加枸杞子叶,加焯过水的猪肝,煮开,加盐,搅拌均匀即可。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补肝明目,养血。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实乃绝配。
枸杞叶猪肝汤,在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的餐店很常见,配上一碟潮州拉肠或一碗客家腌面,美不胜收,值得一试。
五、《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你是哪一种?请参阅下表看看自己比较接近哪一种体质。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能有助于对中药注意事项比如禁忌、慎用等内容的理解。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