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是常用的补品,在中医的处方里用得十分普遍。它是“名而不贵”的大众补品,在国人手中,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打老儿丸的故事
关于打老儿丸的故事,记载在北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中。名字听起来怪怪的,说起来倒还蛮有意思。
传说某一日,一位使者赴宁夏银川公干,途经山村,遇见一乌发红颜的女子手持木棒正在追打一位老人。这老人须发皆白,非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那官员心中不平,上前责问:年纪轻轻,为何打老人?谁知那年轻女子的一席话,竟将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这位“年轻女子”已年逾百岁,被追打的老者竟是她的小辈。这女子因长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的药丸,所以容颜不老、保持青春;而这小字辈却不肯遵循养生之道,不愿服用祖传仙药,以致七八十岁就步履维艰,鬓发斑白。听了这番话后,人们从关心老人转向了问道养生——这女子吃的是什么神药?
在官员的追问下,这女子公开了家传秘方,每日吃枸杞:春天吃苗,夏天吃茎,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后来,人们按照她的说法,按季采集,分别在春夏秋冬,把枸杞的苗、茎、果、根皮收集起来,一并做成药丸。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收到良效。同时为这种药丸取了个名,叫“神仙训老丸”。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保寿堂方》地仙丹方,与“神仙训老丸”相仿:“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米醋)浸一夜,晒露四十九昼夜,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各用一丸,细嚼,以隔夜百沸汤下。”
随后,这药丸名声大振。据传说后来有人在原来配方的基础上作了增减,突出了壮阳滋阴的作用,并改名为“仙姑打老儿丸”。这丸药的名气越来越大,竟传进了宫,成为皇帝和皇亲国戚们的御用药。医院十三科,“仙姑打老儿丸”被更名成“延年益寿丸”,用于老年保健和老年病防治。
如今,枸杞的苗茎果皮同用并不多见,但分别入方的还是不少。枸杞苗洗净焯水后,做凉拌菜;枸杞叶水煮代茶,止渴治烦热;枸杞根皮叫地骨皮,更是一味好药,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道地枸杞出宁夏
现在我们常说的枸杞多指枸杞子,通常于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入药。
传统认为,枸杞,以宁夏产者为优。正如《本草中国》中所说:塞上江南,进一步是荒漠、退一步是绿洲的地域上,生长着中宁最广为人知的产物——枸杞。
清乾隆年间便有“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之说。宁安,即中宁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县,有多年的人工栽培枸杞历史。中宁枸杞粒大色鲜、扁而不圆、长而不瘦、皮薄肉厚、脐白端尖、果型美观;味甘甜爽口,口感纯正,而且包装不结块,久贮不腐烂。所以,远近闻名是有道理的。
枸杞的补益功效包含了许多方面,其中最被认可的是滋肾明目。传统名方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不足,眼生花歧视,或眼干涩疼痛,其中枸杞子便是以这一功效出现的。日常想要明目保健,可以变着法子吃枸杞。
健康行天下健康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