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枸杞生长基本停止,枸杞生产基本结束,枸杞已进入养分蓄积阶段。为此,加强秋冬季节枸杞园的田间管理,实现下年度的枸杞高产优质,农民增产增收,为枸杞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将秋冬季枸杞生产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增施有机肥,均衡营养
俗话说“一年庄稼,两年做”,利用秋季农闲时间抓紧枸杞秋施基肥,蓄积树体营养,促进明春枝条早生快发。在灌冬水之前,根据树体大小,每亩基施优质有机肥-kg,尿素20kg或碳铵50kg,二铵或重过磷酸钙20-50kg,硫酸钾25-50kg,远近要适中,一般距根基40-60cm,深浅要一致,深度在20-25cm,覆土严密、平整,以防施肥方法不当,造成根际肥力浓度过大,蚀伤树干基部。
二、加强病虫害秋季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
自10月10日至冬灌前采取石硫合剂倍+20%噻嗪酮倍+20%双甲脒倍或40%松脂酸铜倍+20%噻嗪酮倍+20%双甲脒倍,或40%松脂酸铜倍+20%噻嗪酮倍+橙皮精油倍对树体、地面、埂边、地角、沟边、草丛进行全面封闭。降低蚜虫、木虱、瘿螨、锈螨、大青叶蝉等害虫越冬基数。对红瘿蚊、实蝇、蛴螬、金针虫、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发生重的枸杞园,冬灌前,大水漫灌的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4-5kg或14%毒死蜱颗粒剂2.5-3kg,拌毒土撒施;翻入土壤,灌水封闭;沟灌、滴灌的每亩用40%辛硫磷1-1.5kg、40%毒死蜱乳油1-1.5kg掺入水中均匀灌溉,降低土壤越冬害虫基数。
三、适时冬灌、快灌
冬灌时灌水速度要快,不能细水长流,以防土壤毛细管接通,蒸发量增加,根层土壤缺水不能度过5-6个月的干涸期。一般大水漫灌,灌水量50-80方/亩,沟灌、滴灌的灌水量在20-30方/亩。冬灌时间集中在10月20日-11月15日比较好。
四、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枸杞生产管理技能
近年来,新发展的枸杞基地环境条件差,土地瘠薄,加上各基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操作技术环节滞后,不能按枸杞发育物候期水肥需求操作。例如,有的基地病虫害防治达不到防治指标,有的基地枸杞到灌水前施肥的临界期,各有的基地所需的农药、化肥物资还没准备好,有的基地生产管理人员对枸杞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不掌握,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以及枸杞质量安全把控、观念转变等都需要加强学习。因此利用冬闲时间加强枸杞生产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枸杞生产管理技能,掌握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水,采收、制干等各生产技术精准的进行田间管理,提高枸杞的质量和品质。
五、科学修剪、适期修剪,促进枝条早生快发
近年来,修剪技术基地各自为阵,有的基地修剪太重,如杞泰基地春季修剪过重,只留主干及三大主枝,没有合理的留好发枝点,营养不能合理分配,逼迫隐芽从主干、主枝背上发出的徒长枝太多,有效结果枝条反而少,增加了夏季修剪末芽、剔除徒长枝的用工量,造成枸杞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枸杞发育迟且集中,生成生物学产量耗费营养多,达不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有的基地雇用的修剪工不负责任,技术水平差,投机取巧,只剪大树枝,造成树冠枝条不均匀、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总体产量和品质;有些基地想什么时候剪就什么时候剪,想剪多重就剪多重,如红宝基地夏季枸杞没收完,7月份温度都在30℃以上,进行夏末修剪,而且剪的很重,造成修剪伤口多、伤口大,树势难以恢复,不但影响枸杞生产,还影响第二年枸杞生产。为此,一是在修剪上要根据不同树龄生长特点、品种特性进行合理修剪,保持树体主从分明,枝条均匀适中,立体接光面积大,通风透光良好,有效利用光能增加产量和品质。二是要适期修剪。春季大剪在二月初至三月底进行修剪为宜,剪口水分养分蒸发时间短,水分养分损失少。随着温度升高,根系吸收运转水分、养分快、树势恢复快,有效结果枝条发育早。夏季修剪,根据各基地气候特点,萌芽时期,一般在幼芽长出2-3cm,4月10-17日进行抹芽,每7-10天一次,抹过两次后对发出的混枝,强壮枝进行摘心、短截增加有效结果枝条数量。夏果生产结束后只对着地枝短截,树膛里面的徒长枝清除就可以了,不能剪的太重。秋果生产结束后不再进行修剪,有利于树体养分蓄积。很多基地认为面积大,春季工作量重,早动手修剪是不识时务的,因此要合理修剪,适时适量进行修剪。
六、耙耱保墒
冬水后,适耕期内耙耱保墒,宽行间用机械进行耙耱保墒,树冠下用锹或耙子抓平,减少水分蒸发。
七、清除树冠残枝病叶和尘土
冬季寒冷的时候用笈笈或柳枝捆成把,对树冠残枝病叶和尘土进行清扫,并集中进行掩埋、清除。清除越冬病虫源,促进枝条进行光合作用。(撰稿人:谢施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