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保温杯里泡着枸杞!
黑豹老赵的保温杯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了。
事情的由头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位中年摄影师去给黑豹拍照,回来后感叹:“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随后老赵发了条微博,贴上一张自己腆着松松垮垮的大肚子坐在椅子上认真地朝保温杯里吹气的照片,并配文:“听说我的保温杯在微博上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一时间,不仅各大媒体、自媒体、网友纷纷讨论起了有关中年危机的话题(甚至人民日报都给了这个著名的保温杯一个头条),淘宝上,赵明义同款的虎牌保温杯已成了热卖款,不少店家已经卖断货。哦对了,前两天,阿里授权宝还顺带撮合虎牌保温杯和黑豹乐队达成了合作,虎牌保温杯成了黑豹三十周年演唱会的冠名赞助商。
还真是啥都能成为营销的手段啊。
不过真正刺激我的还是前几天《南风窗》的头条推文,标题叫《真正的大佬没有中年危机》。一点进去就看到一段话:
“你们这群没用的玩意儿都别叽叽哇哇了!什么保温杯,不过是不敢承认自己穷么?你如果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坐拥一箩筐北京的房本,身边是成群的姑娘,拿个保温杯又怎么样?可惜你不是,但也请你不要再叽歪。”
文章的大意就是有资产(股权)的大佬从不担心中年危机,有中年危机的人都是因为没有资产(股权)。“青春会消逝,但资产却足以对抗时间,甚至利用时间让自己膨胀。资产,这是男人抗衰最好的春药,抑或说是长生不老的超级补药。”
好一个长生不老的超级补药呀!有钱可以永葆青春,有钱可以长生不老,有钱了拿个保温杯都是成功人士的象征。
若要这么耍流氓地说起来,大佬们岂止是没有中年危机,童年、青年、老年的危机也没有呀。而我们危机的又岂止是中年,没有钱,简直就是从出生危机到死亡啊!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知乎上有人说,中年危机就是突然意识到——“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往回看青春不再,摇滚、叛逆、张扬都恍若隔世;低头看现实残酷,既有的一切令人厌倦,但身上已背着太多包袱,再不敢放荡不羁爱自由;向前看前途昏暗,职场天花板清晰可见,家庭矛盾令人焦虑,身体在走下坡路,而一大波年轻人正在涌来,“华为集中清理34岁以上员工”仿佛就是可以预见的明天。
职场:毫无成就,疲惫不堪;
情感:新鲜已过,纠纷不断;
生计: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身体:大不如前,开始衰老,但房子和户口还没着落……
再对比对比网上流传的那张人生进程表,不禁羞愧难当,连中年危机这个词都不敢说了——“说得好像你年轻时成功过一样”!
但网上铺天盖地的讨论仿佛又表明,面临中年危机的人不在少数。毕竟不在乎危机的大佬就那么几个,而能达到这个进程表的标准的人又有多少?现实的情况是,出身平庸的人占了大多数,而出身平庸的人中结局依然平庸的也占了大多数。
中年危机成了一种社会病。处于“不惑”和“知天命”之间的中年人,对这个社会越来越疑惑,似知天命(这天命就是作为雇佣劳动者一生的天命!)但又不甘天命,不甘天命又无力反抗天命。年轻时仗着父母给的饱暖、仗着无妻无子的洒脱思文艺、谈理想,如今不得不赤裸裸地面对生活,面对吃穿住行柴米油盐,面对房贷车贷孩子的补习费上司的怪脾气,才明白当年瞧不起的父辈并非庸俗,而是生存本身到处散发着溃烂的庸俗。
于是开始打领带,开始腆着大肚子,开始谢顶,开始打鼾,开始痛风,开始油光满面,开始虚伪做作,开始集体焦虑。
中年这个词,本身也是工业化诞下的产物。
除了医疗水平的进步显著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使得年龄段的区分更加明显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直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劳动力市场。
工业革命以前,农业和传统的手工业需要的是有技能和经验的劳动力,往往年纪越大,所占的优势也越大。然而随着大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的来临,技能和经验在精密分工的生产体系下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现代资本运作的方式要求的是效率和速度,青年劳动力的优势就这样体现出来了。
产业工人不用说,越年轻越吃香,许多工厂都会在招工的时候设置年龄限制,年纪太大的不要。工人们干到一定岁数,不是直接被开除,就是拐弯抹角地被开除(比如被调到一些待遇最差的岗位,让工人自己受不了而辞职)。即使是坐办公室的白领也是如此。一种可能是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触角已经从工厂伸向了办公室,白领们的工作也日益被细化到一些极其简单重复的操作,写文稿、做PPT、写报表其实与流水线上码书、装箱无异;另一种可能是对于那些真正有创新性的工作,由于现代竞争压力之下知识技能的迅速更迭,年轻人往往被认为拥有着更先进的生产力(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备受白癜风会传染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