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加这一物,养生保健功效翻倍这类人

  枸杞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自古被奉为长寿珍品,明朝弘治年间被称为“贡果”。《药性论》称其“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令人长寿”。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之品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视为上品,民间用其泡酒、泡茶、煮粥、煲汤等。《本草纲目》记载:“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又云:“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可见,枸杞全身都是宝。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本草汇言》赞其“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枸杞药性平和,长于平补肝肾精血,堪称延缓衰老佳品,故有“却老子”美名。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可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保肝、抗衰老、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主要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须发早白及疲劳综合征等。

  枸杞好用,但还需会用、用好。与特定的药食同源之品相配伍,可以有针对性地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1.枸杞骨汤强筋健骨。

  枸杞入肝、肾经,擅长补益肝肾。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久服可强筋健骨。《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煮骨头汤或甲鱼汤时放些枸杞,配伍山茱萸、熟地、怀牛膝等药材,强筋健骨的效果会更好。

2.杞菊茶益阴明目。

  《本草经疏》记载“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二脏之阴气增益,则目自明矣。”素有“明眼子”之称的枸杞长于补肝肾阴虚,对于目暗不明、视物昏花等症疗效不错。枸杞与“明目要药”菊花配伍应用效果更好。民间多以二药代茶饮,也可用其煮食动物肝脏。

3.枸杞阿胶膏养血乌发。

  肝主血,肾藏精,枸杞色红入血分,因此又可用于精血不足导致的面色晦暗、须发早白等症。枸杞与黑芝麻、阿胶、龙眼、大枣等益精补血之品熬膏服用,或炖食鸡汤、羊肉汤等皆可。枸杞6克与大枣2枚共同泡饮,可加强补血功效,适和气血亏虚、面色萎黄乏力者。

4.山楂枸杞饮滋阴生津。

  枸杞子属浆果,汁液充沛,可滋养阴液、生津止渴。鲜品直接嚼食效果最佳,干品与山楂、五味子、桑椹、酸枣仁、绿茶等配伍,水煎饮用,或与梨、苹果等水果煮食饮汤,效果同样也很好。

  枸杞虽药性平和,但味甘滋腻,容易敛邪生湿而助热,这也是有些人服食枸杞上火的原因。实热体质者以及脾虚有湿、时常泄泻的人不宜使用枸杞。

爱上火要少吃枸杞

  枸杞是一些人家里的常备食物,用来泡水、煮粥,甚至每天干嚼几颗。中医认为,枸杞性味甘平,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等功效。临床上搭配其他药物,多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精滑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等疾病。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

日常吃偏于温补的食物就会上火的人,往往阴虚火旺,枸杞偏于补阴但也有助阳之功,补益作用较强。因此,这部分人群不适合将其作为日常保健食物大量服用,否则会加重上火表现。另外,枸杞甘甜,服用过多不易消化,所以消化能力较弱的人,即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大便偏稀的人不宜一次大量服用,容易加重腹泻,影响食欲。而且,由于枸杞是植物成熟的果实,经过干燥而成,含有较高糖分,因此也不适合糖尿病人长期大量食用,否则会导致血糖波动。

  要想吃枸杞达到养生保健作用,必须用对方法,可用其泡水,也可将它作为食物配料用于菜肴制作。比如可用枸杞与大米或小米一起熬粥,也可用其与动物食材一起煲汤,或放入面点。但需要注意,不要长时间蒸煮或高温烹炸,蒸煮时要在其他食材快要熟时放入枸杞,再蒸煮3~5分钟。

  枸杞作为药物使用,一般用量是6~12克。如果是健康人群,日常保健应遵循少量多次、因人而异原则,从少量开始服用,以没有明显不适为度。如果作为治疗疾病用药,则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灵活使用。

  枸杞一般于夏至前后成熟时采摘,经过晾晒脱水而成。因此,当季采摘加工的成品需要等到秋季才能上市。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枸杞属于中药之中的补阴药,如果将它用于日常保健,更建议秋冬季节食用。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务必联系我们,谢谢!

推荐阅读

喜讯!魅力辽源又获大奖

辽源日报旗下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uqizia.com/gzzw/2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