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发出警告,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减少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预计该数字将在年增至1.5亿人。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国,然而对于糖尿病,很多人了解并不多。
糖尿病,中医称之“消渴”糖尿病,在古代医典中也被称为“消渴症”,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
多食肥甘导致脾胃蘊热可以引起“脾瘅”病(一种以口甜为主要表现的病)。长期过食肥甘,损伤脾胃,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失其濡养,还可能转变成消渴病(即糖尿病)。
《黄帝内经·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而由明代名医张景岳先生著的《景岳全书》也记录着糖尿病:
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西医:高血糖及尿糖从西医的角度看,糖尿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若做化验检查,糖尿病人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尿糖。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极易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不可逆的并发症。
糖尿病危害这些并发症,会导致残废甚至早亡,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治疗也需花费巨大的资金和资源,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危害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年
约万糖尿病患者
彻底失明
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
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查眼底。
危害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
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危害三: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初期只是脚部溃疡难于愈合。
然而若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危害四:糖尿病口腔溃疡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疾病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女性组。此调查结果提示:糖尿病易引起牙周病,而牙周感染造成的全身中毒,又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
危害五: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
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各种急慢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致病因素遗传,有糖尿病家庭史者;
超重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有妊娠糖尿病或曾分娩巨大胎儿(出生时体重大于或等于4kg)的妇女;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或两者兼具者;
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食少动、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抗精神分裂症及躁狂抑郁症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者;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食疗,治糖尿病糖尿病归根到底,还是身体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
人始于天地自然,饮食是人的自然行为。食疗法取材于天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更不会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名医张景岳亦称“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古代医著《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食疗养生,源自天然才是健康。
《中国药典》记载:“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坚持吃枸杞,可以治疗“消渴”(即糖尿病),而且枸杞药食同源,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食用。
现代医学研究枸杞中富含的枸杞多糖,有助于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效应)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
多项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枸杞应用于糖尿病的优势:
枸杞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缓解病情具有一定作用。
枸杞能够保护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降糖的目的。
枸杞可以改善糖份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的抵抗达到降糖的目的。
枸杞可以在服药期间减轻药物的毒性,保护肝脏和肠胃,将副作用减到最低。
1发表在在《营养学报》(年第19卷第2期)的研究结果显示:枸杞多糖、枸杞原汁有明显的降糖作用,提纯的枸杞多糖降血糖有效率达%,且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
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表在《食品科学》(年第33卷第13期)也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枸杞多糖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枸杞多糖可通过抑制TNF-α含量的升高,缓解IR进一步加剧,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缓解病情具有一定作用。
3《燕山大学学报》(年第31卷第4期)的研究,也表明枸杞多糖有良好的降糖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善胰岛细胞形态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这为枸杞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β细胞功能的保护提供了试验依据。
4《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第14卷第6期)的研究也表明:枸杞多糖(LBP)可通过增加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改善2-DM大鼠脂代谢紊乱,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实现其降血糖作用。
枸杞滋补肝肾,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效调节机体代谢能力,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