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语文启蒙的重点,就在阅读背诵写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老母亲都知道现在语文越来越重要了,但语文其实很难鸡,往往有种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感觉。

前不久,《平说语文》出品人、大名鼎鼎的平哥,为大手牵小手的家长们做了一场关于语文学习的讲座。

平哥是复旦学霸,专业研究青少年语文教学,他的《平说语文》系列在魔都家长圈中也有很好的口碑。手手君把讲座语音整理成文,也全是实打实的干货,分为几期,陆续推出,绝对值得一读!

第一期,先讲讲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语文怎么鸡。

01

语文学习如何分类

理解与表达

语文学习本质上讲是一个从头到尾贯穿的东西,它是有一致性的。

为什么要学字、词?不是因为高考要考字词,而是因为作文和阅读理解里面需要字词,它不是独立出来的。

语文学习如果要分类的话,就是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文字理解、文字表达,这四块东西。

理解包括现代文和古文。

现代文我们一读就明白,但字词也是要积累的,古文学习也是从字词开始,只是跟现代文不太一样而已,但是理解的基本逻辑都一样。

写作也就是表达。

自古传下来的名篇,不论是议论,抒情,描写,记叙……评价一篇文章的标准跟现在还是一样的。记叙文要有起落,有详略。议论文要有层次,逻辑要严谨。抒情文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借景托物都可以。古文是这个标准,现代文还是这个标准。

还有一种分类,是把语文学习分成字、词、句、段、篇这五个部分。字是基本功,就是地基,走到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篇作文,这也是为什么语文考试当中作文的占分是最高的,因为作文是一个综合的体现。

当然我也很理解家长的想法,考试考什么,就往这方面努力。那么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把语文分成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到了初中还有一个古文的部分,一共四个部分。

02

学龄前的语文启蒙

阅读、背诵、写字

学龄前阶段,语文启蒙侧重在阅读基础、背诵基础、写字基础这三点上。

该背的东西适当要背一些,写字一定要会写。最好不要零基础进小学,尤其是写字方面。

因为小学,特别好一点的学校,要求是一下子就上来的,如果写得慢或者写得难看的话,一二年级就会特别苦;一二年级底子没打好,再往上走就一直苦下去了。

阅读也是一样。从大面上来看,四年级这一年时间其实是蛮难做到大量阅读的,因为小升初的压力摆在那里,各种活动也都多起来。这个过程其实三年级就开始了,所以小学一二年级其实才是大量阅读的一个时间。

其实阅读方面还可以再提早一点。如果孩子识字量够的话,幼儿园就可以大量读绘本,一年级就进入文字类的书,这样整体上阅读的进度就会快一点,领先一点。

03

阅读理解怎么破

深度思考

三年级的孩子,会集中出现阅读理解的问题,原因就是他发现阅读题目要按套路来。

比如说高年级分析西游记的中心思想,要回答说这本书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声反抗。

但这种套路式的题目会让孩子比较讨厌。家长也很头疼:怎么既能引导孩子踩准得分点,又不至于因为要踩得分点而丧失阅读兴趣?

这个问题其实很典型。

首先,阅读理解和阅读,还是要分开来看待,不能把学校考试的阅读理解当成平时积累底蕴的阅读一样去对待,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但从理解和思考本身来说,这两件事情又并不矛盾。

举个例子,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开国大典》,它其实是新华社副社长写的一篇通讯;但如果你仔细分析,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对孩子的作文;帮助极大。

其实好的表达根本上是一回事,这与文章的政治色彩、体裁都没关系。不论你写成新闻稿、小说还是散文,平铺直叙都没人看。好文章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技法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而所谓的阅读理解题,它考的东西,也是和这些技法直接有关的。如果能够认出这些让文章出彩的技法点来,就能答对问题。

所以我们对待阅读理解得分点的问题,就是不能把它当成数学题,告诉孩子这道题三分可能就是三个点,你在回答的时候尽量要写三到四个点。这只是一个参考,最终还是要基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去组织语言。

比如说到《西游记》,如果说孩子对这本书的理解永远只停留在它是一部冒险小说,讲的是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那么阅读理解得分点你是怎么也踩不上去的。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西游记到底写的是什么——有对现实世界的反抗,还有修行途中一只猴子的成长历程。

读得细了自然就会发现,当中的某一句话,它的含义不是字面这么简单。比如孙悟空就讲:“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深入体会的话,你就会发现这段话还有另外的深意,如果这时给孩子点拨一下讲一讲,他就明白了。他会意识到《西游记》里原来有很深的东西,他的理解就进一步了。

而这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能力是什么?从应试角度说叫作提炼中心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深入思考的能力。孩子需要读过很多比较有思想性的作品,好的文学作品,里面的思想他可能很难去概括和表述,但是可以去感知去感受,知道文字的背后还藏着更多其它的东西,读着读着就出来了。

《时代广场的蟋蟀》那本书现在很流行。它从文本上来讲就是一个适合一二年级读的东西。但里面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塔克老鼠是一个很好的形象,它的一些选择非常人性化。如果孩子能够了解一些故事背景,能够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去多想一步,塔克老鼠为什么在这里不愿意把钱拿出来,他是怎么想的?后来他还是把钱拿出来了,这又表现了什么?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阅读理解的题目。很典型的比如——塔克老鼠最后把钱拿出来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请你概括一下塔克老鼠的性格特点,等等。

这些东西真的就是很应试吗?不是的。阅读当中就应该要去想这些事儿,只是孩子们平时阅读时自己不去想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能说是阅读理解的题目出得很扯淡,也不能觉得这就是单纯应试。说到底还是要看孩子平时的思考有没有达到那个深度。

04

低年级作文怎么辅导

观察!

低年级怎么让孩子锻炼写作文的感觉?这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关键是素材哪里来,怎么教孩子写?

在苏州的一些新学校里,教作文的方法真的非常好——上课的时候老师把孩子放到教室外头,去感受春雨,去看花,回来之后写文章或者叫小练笔。老师要求孩子每天写,有什么写什么。这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学,不用担心没有素材的。

低龄段的孩子写作文没有素材,其实是因为他不会观察,这是需要引导的。

生活当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家长都可以去跟孩子聊,把自己的观点说一说,让孩子再说一说。用一些家长自己知道的,好词好句也好,一些有趣的表达,或是歇后语等等,去说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看到的东西,这也是在帮孩子积累语感的过程。

每天写随笔听起来很难,其实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今天看到的事情、人、东西,哪怕写个吃的喝的通通都可以。今天被冤枉了可以写心情,今天很高兴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觉得哪个同学做的不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写。

家长们应该记得以前新概念作文比赛。韩寒得奖的那一年,作文题是这样:一个杯子里有半杯水,监考的老师拿起一张餐巾纸揉成团,扔进杯子里,纸团吸了水就沉到杯子底下,以此为题写作文。

杯子这个观察对象是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来的。比如我们民间有讲法:半杯水晃荡。是不是因为这杯子一半是空的,它才能晃出水?能跟这个点结合一下,思想性的东西就出来了。

再比如第二天家长还能再引导一下。还拿一杯子,先在杯子里面加石头,把杯子填满问孩子满了没,回答是满了。还加得进去东西吗?加不进去了。接着家长拿起水壶往里倒水,水还能加得进去,这又是一个故事一篇作文,背后也有很深的道理,家长稍微引导一下,你看又能写了。

类似这样可观察的东西太多了。孩子的生活虽然单调,每天两点一线,但是这两点一线里头也足够有事情:今天看到路上一个人穿着奇装异服长得太奇怪了,就写下来。一开始这些东西确实是需要家长引导的,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自己就能够找到感觉。

还有比如说今天骂过孩子了,或者今天有个事冤枉孩子了,孩子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这就是个很好的机会,来把伤心难过的感情写下来,哪怕他情绪激动,写的句子都不通,但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以后再写这样的感情的时候,就比别人理解得更深,会写得更好。

所以锻炼写作文,家长引导观察,然后鼓励孩子多写,这肯定是对的。

再进一步,就要涉及八大修辞六大描写,也就是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环境六种描写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八种修辞手法。

如果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不会运用,作文里没有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环境描写通通都没有,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就算文章架子搭得再好,那也是一篇套出来的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得分绝对不会高的!

修辞手法建议两年级开始就应该要了解,描写方法三年级开始应该要一块一块骨头啃过来。差不多两年时间把基本功打扎实了,然后再去解决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等的问题,文章自然就不差了!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语文鸡娃在暑假!

跟着平哥的思路走,哪里不行补哪里,跟阅读和写作技巧死磕,和好文佳篇熟络。

希望一段时间以后,每个老母亲都能收获一枚眼中有光肚子里有书的娃。

文末彩蛋:下一期,平哥将给大家讲讲什么样的书适合多大的孩子读,哪些书对写作会有帮助,精读和泛读有什么不同……不多剧透了,敬请期待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uqizia.com/gzxs/9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