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制饮料增加营养选择标识的城市。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下,多家饮料经营者为产品增加了a、b、c、d级标识,推荐程度依次递减。
c级、d级饮料还能喝吗?如果不那么推荐,经营者为什么还在卖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应当全面看待营养分级标识,消费者不用因噎废食。
营养选择标识不是强制性标准,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属于较推荐等级的饮料,往往含有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较低,更健康一些。
但是,饮料“能否饮用”与消费者个人的消费习惯有关。有人喝饮料的频率很低,那么,偶尔尝尝c级或者d级的饮料也无妨;有人爱喝饮料,那么就要注意营养选择标识,控制频率和总量。
特别要注意的是,部分人群应当特别注意营养选择标识。“三高”人群饮用c级、d级饮料,应注意摄入量,避免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要避开含糖量较高的饮料。曾患过心梗、脑梗的人群,也不建议选择c级、d级饮料。肥胖人士和想减肥的人士,可以多看看营养选择标识。
编辑:吴百欣
资料:上海网络辟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