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枸杞树(图)
在扬州城区,大部分古树都是“有单位”的(单位负责管护),有且仅有4棵是由家庭(个人)管护的。其中,树龄最大、保护级别最高的,就是灯草行的岁枸杞。
岁枸杞,蜕掉老皮发新枝
在年出版的《江苏省古树名木名录》中,灯草行的枸杞是扬州第26号古树。在多棵古树中,排名这样靠前,主要是因它的树龄高,岁。在私人庭园中,有一棵树龄这么高的古树,全扬州都比较少见。
扬州多棵古树名木,枸杞也并不多,总共3棵,灯草行的这棵最为有名。正因为如此,上世纪70年代扬州市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时,普查人员就上门登记了。
枸杞主人洪再平介绍,第一次普查时给它发了一个“三级保护”的身份证,编号为;年普查时保护的级别提高到了“一级保护”。
书香世家代代保护年枸杞
太平天国时期,洪再平的先祖自安徽歙县迁至扬州,其曾祖父洪善之,就是清末民初的画家,“民国以来,画家踵起,各善所长,如周问青崎、王实甫士坚等专工山水,朱影梅真、洪善之宝工仕女……”
洪再平的父亲洪烨毕业于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曾任西安黄埔军校七分校军事心理研究所所长、上校教官,年回到扬州,任第一任扬州师范学校校长。洪再平的母亲欧阳文兰是一位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
书香门第的洪家,每一代人都对这棵古枸杞“情深义重”。“我们有四姊妹,父亲曾说过,粗的那枝是妈妈,细的那枝是他,粗茎分成的四条枝就是妈妈生的四个孩子。”洪再平说,这棵枸杞树,是一家人和睦团结的象征。
这棵枸杞没有主干,呈“丛生”状。其实,在多年前它是有主干的,“有一粗一细两条茎相互缠绕向上生长,粗的茎又发育出四条枝与细的茎枝叶交错。后来,粗茎的老皮蜕掉了,老皮包裹着的四根枝条就全部露出来了。”
古枸杞见证几代人的故事
对洪家姊妹而言,这棵枸杞树承载的是满满的回忆和满满的爱,有父母之间的爱,有父母对后辈的爱,有姊妹之间的爱。也正因为此,洪家把他们这个家取名为“枸杞庭院”。“父亲是枸杞庭院的天,母亲是枸杞庭院的地,我们在天地的怀抱里,曾经是那样的充实,自信和快乐。”他们还出了一本《情满杞园》的纪念册,以此纪念洪家与枸杞树的“姻缘”。
“枸杞是我父亲的宝贝。”洪再平说,从他记事起,父亲对枸杞一直是“特级保护”,“每年春天发芽时,父亲从来不准我们采摘嫩芽,他说一个芽就是一根枝条,而当年生的枝条是最能结果子的。春天摘掉一个芽,秋天就要少收一把果子。而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父亲总是让母亲到菜场买回甜菜头炒了给我们吃,他还开玩笑说"这是花钱买枸杞树的平安"。”
夏天,枸杞树枝繁叶茂,像是撑起一把大伞。但是他们却无法在这把大伞下乘凉,“因为树上会有"吊死鬼"虫子,拖着长长的细丝,吊在空中。父亲不用农药杀虫,他说农药残留会污染环境,不环保。他教我们拿一根小棍对着细丝一搅,就把"吊死鬼"搅下来踩死了。小鸟也从四面八方飞来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帮我们消灭这些害虫,仿佛它们也知道这是它们最好的绿色环保食品。”
“秋天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候,红红的枸杞子晶莹剔透,挂满枝头,一颗接着一颗。”洪再平回忆,“这时父亲就带着我们开始收获了。我们先是摘低处的,摘完后父亲就会搬来方凳让我们站在凳子上摘,而他在一旁扶着我们。再高一些的站在凳子上也够不着了,父亲就会拿出一根小竹枝,把一头劈开,夹住一根小木棍,再用绳子捆住,做成一个"小叉棍",让我们对准了高处的果子去叉,他像在课堂上讲课一样对我们说:"站在凳子上使你们的身体变高了,使用小叉棍使你们的手臂变长了,学会使用工具使你们劳动的技能提高了,变聪明了。人类就是这样不断进步的。"摘下的果子倒在桌上,我们每人从自己收获的一堆果子中选出最得意的果子,比谁的果子最大,谁的最红,谁的最饱满。而父亲这时就像裁判长一样,评出谁的果子是"大王",谁的是"二王",没有评上"大王二王"的,父亲就说,"你摘的果子数量最多是总量冠军,他摘的果子也不少是亚军……"老心理学家熟透了"儿童心理学",总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扦插送人,古枸杞开枝散叶
洪再平的后院中,还有一棵30年左右的枸杞,这棵枸杞是从古枸杞上摘的枝条扦插后长大的。
“父亲在世时,冬天都是他最忙的时候。”洪再平回忆,“他要为枸杞树剪枝、施肥,春天一个也舍不得摘掉的嫩芽长成的枝条,冬天是一根也不留,全部剪去,为的是不让它们与老枝干争养料,也是为了来年更好地发新芽。剪下的枝条父亲会把它们剪成40-50公分长的一段,插在土里,成活后送人。枸杞的枝条上有小刺,一不小心手就会被扎出血来,我们劝父亲把剪下来的枝条扔掉算了,不要再去扦插摆弄了,但父亲总是说扔掉太可惜了,插活了送给亲朋好友,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在洪再平的记忆中,从他父亲手中送出的枸杞少说也有五六十棵,而现在扬州城里估计有近百株枸杞都是老枸杞的“子孙”。
与扦插相比,给枸杞施肥相对比较简单,“肥料是家里吃鱼吃鸡剩下的肠子沤成的,在离树根较远的地方挖一圈深沟,把这些臭烘烘的"农家肥"埋进去再用土盖起来就行了。”
古枸杞子果大色红曾作礼品
岁枸杞,长势良好,每年发出的嫩枝,如垂柳一般垂下。洪再平说,今年的枸杞子已基本采摘完了。“以前采摘后泡泡酒,现在摘了后洗一洗,跟吃水果一样吃。”
古枸杞的果子很大,成熟后颜色鲜红,非常诱人。“过去当作礼物送人,还很受人喜欢。”
“现在子女们大多在外工作,但是只要全家人有机会聚在一起,总会想起在这棵枸杞树下拍一张全家福。”洪再平的父母已先后驾鹤西去,这棵枸杞令大家睹物思人。“父母亲走了,这棵枸杞依然健在,仍然每年为我们奉献出晶莹红润的果实,回报我们几代人对它的保护和关爱。而父母亲对我们的教诲也将永远留在这枸杞庭院,留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