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零散的一节小课雏形。
“藏在竹林里的诗”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曾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即便是生活中吃饭不吃肉,但是住房也不能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居室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以竹为友,与竹为邻,能带来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古人对竹,可谓有十分敬重。竹林清风,沁人心脾,一直以来,竹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
所以庭院栽竹,小室藏竹,得山水清气,观自在趣味。『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也罢,『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也罢,格物致知、观物自照,最终见贤思齐。把竹之形内化,亦将文之心外化。
风雅之士从不敢小觑竹,正直、坚贞、虚心、清雅,君子品格。观竹可悟古今,气清观宇宙,怀畅叙幽情,再含蓄地托物自况,恰如本色。
“竹趣”之“形趣”、“情趣”和“声趣”
“文人爱竹·君子品格”情操陶冶
“竹林七贤”简述
唐时宋代的竹林古诗句赏析
竹子的写景与寓意
从竹子中领悟的做人道理等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巴蜀百贤”
(名人成长故事\天府名人贡献)
纵观巴蜀文化数千年的演进历程,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重视交流和开放、重视科技和文教、重视统一和安宁。“巴蜀百贤”课程通过对百位古今巴蜀优秀人物的介绍,集中展示了创造巴蜀文化的延绵不断的人才累积过程,从而证明了学术界早就持有的一个观点:巴蜀自古多贤才。
主旨对从古至今巴蜀大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述评,集中展示了创造巴蜀文化的延绵不断的人才累积过程以及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
优选符合小学阶段具有深远教育意义且生动有趣的人物及其故事。
大禹:“二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
杜宇:“教民务农”的川西农神
开明:“决玉垒山”治川西水患
蔓子:“为诚信”而以身殉国
李冰:都江堰和“天府之国”的创建者
文翁:开教化之风使“蜀学比于齐鲁”
司马相如:致力于西南边区开发的辞赋大家
落下闳:“太初历”和“浑天仪”的制造者
王褒:最早记录茶史的辞赋作家
严遵:与学无不通晓的西汉隐士
扬雄:反对文学骈丽化的著名学者
张陵:在鹄鸣山创立道教的“天师”
诸葛亮:受到历代褒扬的大政治家
陈寿:创断代史先例的《三国志》作者
常璩:第一部地方志通史《华阳国志》的作者
陈子昂:唐朝诗歌革新的先驱者
梁令瓒:唐朝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专家
李白:公认为“诗仙”的浪漫主义大诗人
杜甫:公认为“诗圣”的现实主义大诗人
马祖道一:创中唐最大禅系的“大寂禅师”
薛涛:“工绝句、无雌声”的女诗人
贾岛:“诗绝唐朝”的苦吟诗人
宗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圭峰大师”
雍陶:名噪一时的“山水诗人”
唐求:“悲愤所激”的“一瓢诗人”
韦庄:因《秦妇吟》而闻名的晚唐诗人
杜光庭:对道教有卓越贡献的“传真天师”
李珣:五代时期的药物学家兼词人
孟昶:手著《官箴》的后蜀皇帝
黄荃:“兼有众体之妙”的绘画大师
陈抟:创“无极太极图”的道教“至尊”
苏舜钦:革新宋代文学的爱国诗人
苏洵:中年发愤的“天下之奇才”
文同:“以写竹名天下”的艺术大师
苏轼:诗文书画均卓越超群的全能大师
苏辙:“唐宋八大家”的颍滨遗老
范祖禹:被称为“唐鉴公”的历史学家
李焘:以本朝人修本朝事的史学家
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诗人
张栻:“一人占住蜀学与湖南学”的理学家
李心传:才学识兼备的编年体史学家
魏了翁:集宋代蜀学之大成的鹤山先生
秦九韶:创“中国剩余定理”的大数学家
虞集:诗文均号“大家”的知名学者
杨慎:被“永远充军”的明代第一流大学者
费密:明清之际最有影响的学者和诗人
唐甄: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家
彭端淑:“锦江栖迟二年”的丹棱才子
李调元:振兴巴蜀文化的“万卷楼主”
张问陶:“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杨锐:戊戌维新中的维新学者
刘光第:戊戌维新中的维新诗人
廖平:融合古今中外学说的经学大师
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
宋育仁: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改良主义思想家
雷铁崖:辛亥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
黄吉安:川剧艺术中的“莎士比亚”
罗纶: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
康子林:有“戏圣”之称的川剧艺术家
刘咸炘:被称为“史学奇才”的文化巨匠
蒲殿俊:新文化运动中的积极斗士
王光祈: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学家
张善子:“近代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
吴虞:“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傅增湘:“务求得古人真面目”的校勘专家
卢作孚:欲以实业救国的爱国实业家
贾培之:被誉为“天柱北辰”的川剧泰斗
邵子南:抗战服务的“轻骑兵”
张澜:被尊为“川北圣人”的爱国人士
向楚:孙中山亲书“蔚为儒宗”
李劼人:被誉为“中国的左拉”的现代作家
吴玉章:率荣县在全国首先独立
周太玄: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通才
范长江:首报西安事变真相的杰出记者
陈毅: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兼诗人
贺昌群:涉猎诸多领域的史学家
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的总司令
冯汉骥:开创巴蜀文化研究的考古先驱
何其芳: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兼文艺评论家
吴宓:学贯中西的学者及教育家
郭沫若: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光辉旗帜
石鲁:“长安画派”的创始人
张大千:被誉为“世界第一”的大画家
阳友鹤:努力改革川剧的艺术教育家
蒋兆和:一生以“为民写真”为己任
任白戈:优秀的“文化革命战士”
刘伯承:当代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李一氓:“一代文采逾古今”的当代学者
徐中舒:一生从事教育的史学大家
魏时珍:最早传播相对论的学者
聂荣臻:被誉为中国“两弹之父”的元帅
艾芜:喜欢流浪的现代现实主义作家
沙汀:展现四川茶馆文化的乡土作家
阳翰笙:一生致力于革命活动的作家
胡兰畦:以《在德国女牢中》闻名的女作家
张秀熟:在众多学说中均有造诣的文化名人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巴金: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人民的文学家
(1)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勉励学生学习榜样,进行自律。
(2)经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
(3)我们不仅能够高谈阔论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够让头脑健康敏锐地思维,让头脑迸发出有益于人类前进的火花,做出有益于他人或者社会的行为。
(4)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对知识的运用包括一些优质的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
基于“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且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渗透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做一个全球公民”理念,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寻找、探讨、平衡彼此差异,力争“和而不同”。
《诗经》中的植物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春林茂,春草盛,春水荡漾,春风和煦,一花一草的绽放中有春意徐徐盛开的盎然,一枝一蔓的舒展中有春景缓缓展开的葱茏。草木岂非无情,遍阅人间悲喜,在诗人的吟诵中,每一株植物在岁月的轮回里便有了立意恒久。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其中的每一株植物都承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悲喜与感怀。今夜,我们一起跟随《诗经》的脚步,俯首找寻草木中流转的古老诗意。
“植物意象”
古时“天地崇拜”概念
诗经中食用、观赏、祭祀和比喻意义的植物阐释
远古人民的情感世界表达
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发展
古时美化衣物、染色技术
植物科普图册
女性形象的象征
--------------
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
莼菜之手
飞蓬的性情
粗粝与温柔——萎蒿
U盘一样的水芙蓉
风羽之物——白茅
悲感的熔池——黍
有女同车——木槿
爱的使者——萱草
艾蒿
野马葛藤
勾连之物——卷耳
泯嘴一笑——桃
以乐心,度俗世——车前子
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
梨的琐忆
梅之女
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
写给母亲——酸枣树
被戏说的——匏瓜
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苦菜和荠菜
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茯苓
暗夜一激灵——蒺藜
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菟丝子
桐音
家园里的桑
芄兰
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救治妇仁——益母草
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不言之果——李子
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
风吹佩兰——兰草
美的芍药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被戏弄的荒凉——狗尾草
酸滑的野菠菜——酸模
故乡的托词——榆树
多子多福——花椒
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芦苇之伤
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在北风中摇曳的杨树
落鸟承林——榛树
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血色红滴滴——枸杞子
淬火的菩提
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
像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
诗经中的植物展、汉服表演与国际理解
在我国最早的诗集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植物,对这些植物的描写,反映了早期的风俗民情和先民对植物的崇拜心理.同时中以大量的植物作为比兴的载体,体现了植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和审美倾向。人们常把植物作为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赞美植物充实旺盛的生命力,这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产生一系列美的联想,反映了我们祖先对美的追求和认识。
川派小微型盆景审美理想
川派盆景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经过历代盆景艺人的摸索和实践,在制作技艺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是中国传统盆景的四大流派之一,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以及园林艺术众的珍品。川派盆景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著称,以其“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风格被人们誉为“立体画”、“无声诗”。
川派盆景发源于东汉、盛于明清,其以山草、树石构成景观、表达心志,至清末民初形成风格、流派。相传五代时,后蜀孟知祥帐下一官员隐居成都西郊,遍植梅花并依画意蟠扎,其子继而从之。唐宋时,诸如苏东坡、陆游等文人也时常制作、吟咏盆景。清代以后,川派盆景开始从文人墨客的书房走向了寻常人家的院落,许多民间花农开始从事树桩盘扎技艺,“三式五型”的川派盆景技法已经普及。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川派盆景的发展都还比较兴盛。其间,在一批文人和玩家的推动下,山水盆景兴起,盆艺家们开始与画家配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主题性的作品。
年,陈毅元帅在一次品赏川派盆景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
山水与树桩盆景的主题和立意
巴山蜀水的风貌缩影赏析
自然型盆景12式赏析
规则型盆景10式赏析
可选植物类与山石类别
土壤与介质了解
树桩盆景的叶片控制
控水与嫁接、主次与均衡的理念
“盆树无根如插木”的处理手法
“留白”的内涵
大千世界,无穷意境,盆景正是将天然的草木丛林、山石微尘巧妙浓缩于盆钵中的一门中国传统艺术。通过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历时1学年完成一盆特色川派盆景,从选植、手法、培植需做详细盆景笔录,展示成果。
主旨了解川派盆景基本知识等,提倡一种山水田园精神,提倡对自然的回归精神。
基于“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且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渗透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做一个全球公民”理念,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寻找、探讨、平衡彼此差异,力争“和而不同”。
白癜风会不会传染白癜风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