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过的每一个农产品创业者毫无例外都会讲一句话:我要做最优质的农产品。要做农产品,就必须深入到种植,从根源把控产品质量,今天我们大部分所谓做优质的商家,所谓的消费升级,把百分之九十的经历放在了品牌包装和产品营销上面。
品牌包装和产品营销固然重要,可是做农产品,最核心的应该是那一块地以及地里耕耘的农民。
刚开始来新疆的时候,我非常痛苦。因为我没办法深入到种植,销售体量太小了。后来直到我们合伙人叶杉加入,他是新疆本地人,在北京做了几年干果批发生意,家里种了几十年地,农民出身,对农产品颇为了解。我招他过来负责我们种植基地采购,我开始跟着他满新疆跑田地,随着我们越来越深入到基地,我愈发觉得我们国内优质的农产品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90%的土壤都已经被玩坏了,除非重新开荒地或者改良土壤。
为什么Madeinchina这词在国外会变成廉价低质的代名词,这一跑下来,我理解得更深刻了。
前段时间跟我们的枸杞合作方老陈聊天,他提出了一个“互害模式”,说国内的人种瓜的不吃瓜,制奶的不喝奶,烤串的不吃串。我们去看看,问问你身边做食品的人,有几个会吃自家产的东西的?(自己种几亩地自己吃的农民除外)不仅食品行业,其他行业也差不太多。
他说,他的理想是从他自己做起,打破这个“互害模式”。
对于国内的农产品,当然是情有可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要任务是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农产品要增产,手法安全抑或不安全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人都吃不饱了,还管他妈安全不安全。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老陈说,虽然今天欧美日本农业标准高,那是因为他们走完了这个过程。
可在今天,我们的真实情况是供大于求,今天有多少苹果土豆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看看有多少人打着帮助农民的旗号卖粮食在做电商,但这归根结蒂是这些农民种出来的东西不行,好的农产品在现在是稀缺资源,除非价太高,压根不存在卖不掉。
所以,从增量转到增质的这一刻实实在在地到来了。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传疯了一篇文章,大致是讲一个日本的农业开发公司到中国卖了一块地,前几年什么事儿都没干,只是在傻傻的挖地、圈围栏。干嘛呢?人家在改变原先的土壤。
原先的地常年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这种土壤虽然肥沃,但种出来的东西不够安全。周围的农民都笑日本人不会种地,傻!结果五年后该企业华丽转身,产出的蔬果、牛奶又以天价往北京上海高档超市里供货,而且供不应求。我们不禁思考,他们不远万里跑到我们的土地来做优质农产品,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
当你越深入到土地,你越会发现,我们的农产品安全问题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要说改变,亦是难上加难。
种植有问题,我们亲眼看到瓜还有几天就要出地了,农民还疯狂撒杀虫药,更别提作果的时期无节制的喷打膨大剂,营养不够往死里加化肥!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我们习惯了9.9元包邮的低价的消费,农户也习惯了化学肥料,你不给他用反而不会种了。反正吃了也没谁真正吃出个毛病,我们总是嘲笑自己,中国人抵抗力在那里呢。
我们没办法去改变整个大环境。产业结构短时间内改变不了,消费习惯和消费市场也需要巨大的力气去教育和培养。
我们没有办法,就像老陈说的,我只要守住我自己的良心去做就好了。
我们带着良心,去寻找枸杞农户,驱车在整个产地里转,我实在没力气再找了,农户们也不避讳他们所用的各类激素和化学品,成品出来也不避讳自己加色了(手法我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网上搜索)农民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讲,有多少采购商要他们的人东西,今年多卖千八百块才是最重要的。
带我们寻找农户的雷姐(我们同行姐姐)说,别费力气了,周边数百公里我跑遍了,全部都加色了。
我失望极了!虽然说我理解他们,但理解不代表认同,我觉得枸杞没法做了,就像当时我觉得洗过的核桃没法做一样。我曾经问另一些同行,为什么明明知道用药水洗核桃对人体有害还要做呢?普通的回答是因为客户需要消费者需要,厉害的一针见血的回答是——从地里出来就不安全了,还担心多一道不安全的工序?
这个回答是国内某知名干果品牌的采购负责人,他讲了一句大实话。
正是失望之际,精河县电子产业园的马主任给我们介绍了老陈,他们县里枸杞种得最好的合作社。马主任介绍他们说:符合欧盟有机标准!如果你要做好的枸杞,就找他们。我们就这样遇到了老陈,我们的枸杞种植合作方。
老陈年开了三千亩荒地种植枸杞,和他的几个合伙人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开地铺灌,种苗养地,去年有了第一批收成,一共出了15吨枸杞干,产值不到一百万,也就刚好够还银行利息的。
老陈在办公室里,拿出他的检测报告给我们看,通过欧陆分析项农残未检出。这是他达到出口标准的通行证。他告诉我,正在申请有机认证,证书明年也会下来。我们不认为有机的就必然好,何况目前大面积种植纯有机在国内也几乎是个伪命题,我们关心的是每一道环节是否都安全。
参观他的枸杞地,他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很多种植方面的知识,从一个不怎么爱讲话的大叔立马摇身变成农产品专家,老陈家的枸杞每棵树上挂果比我们在别家看得要少很多,个头比别家的小了三分之一,但甜度却高了很多。因为他坚持使用可分解的生物农药、农家肥,不打膨大剂和有害化学肥料。
实在太好吃了!
我们聊到改变,我说我不远千里来到种植源头采购这么小的量,不是为了要减去中间环节的差价,而是要减去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
老陈前面两年做得很艰难,投入是个无底洞,把所有的身家都压在了这几千亩地上,银行还背负着数百万的贷款。请专家指导搭建标准化种植体系,再把土地租赁分给二十多个农民按照他的标准种植,老陈说他要影响他所能影响的任何农户,让他们看到优质农产品的未来。三年过去,种植标准体系形成了,老陈自己已经不种植了,转向研究加工,他说加工的道路比种植还要更艰难。
我问他难在哪里,他笑笑说,缺钱,缺技术。
他接着说:“别看我现在背着债,我对我们这事儿很有信心,只是需要时间。现在国内正是农业转型期,产能明显过剩,应该从粗旷转到精细,从量产变成质产。现在是转变的最佳时刻。我坚信最后我们会成功的。”
老陈家的枸杞亩产量比别人少一半,种植费用比别人高不少,当老陈给我们报价的时候,我们也开心不起来,比市场收购价高出整整一倍多,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除了做出口的跟他合作比较多,本地商家大多都不愿意与他合作,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而优质枸杞的消费市场目前还没有被打开。
做还是不做,能不能做成了我们团队的争论点。老陈的第一批货已经预定出去,被一个做出口贸易的公司收了五吨。我们要等第二批,我们还有时间来思考。
后来我们慎重做了决定,在原有预定采购量的基础上砍掉一半,从1吨降到公斤,即使不赚钱也要把这批枸杞给做了。
我们遇到了分的枸杞,我们也没有理由去做80分的。做这个决定的,同时包括了我们的五十位天使代理,他们跟着我们一路从走来,参与我们所有产品的决策,他们坚定的发声让我们更加决断。
一来我们不愿意让国内最好的东西都出口出去,二来我们要全面的支持老陈,支持每一位做优质农产品的农民兄弟。
我们后来把产品名称定为:老陈的枸杞。在我们眼里,老陈是良心的代名词,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团队也会不断的去寻找更多的老陈,尽我们所能帮助更多的老陈。
(老陈、我、叶杉)
(手是我的)
(合伙叶杉的背影)
(实在不会拍照)
这是我们严格意义上来讲的第一款产品。
请让我隆重介绍一下我们的这款枸杞:
1,圆,
2,饱满,
3,果肉紧,
4,味道甜,
5,不打膨大剂,
6,通过欧陆分析项农残未检出,欧盟有机标准。
最最最重要的,我们的枸杞最佳的食用方法是:嚼着吃!嚼着吃!嚼着吃!
(定价:39元)新疆本地空运包邮
购买方法1:淘宝搜索:老陈的枸杞
购买方法2: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即可看到新疆精河枸杞特优级天然未洗未漂白包邮】¥AAHEkqNy¥2019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