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带你识百草枸杞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作者:唐·刘禹锡赞枸杞诗

枸杞延年益寿的传说

唐代兵部尚书刘松石著《保寿堂方》载地仙丹云:“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夜,晒露四十九昼夜,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备用一丸,细嚼,以隔夜百沸汤下……久服可轻身不老,令人长寿。”

《淮南子枕中记》中说:“河西女子素有服用枸杞之风,且全面持久。她们是正月里采挖枸杞根,二月里服用,以滋阴清热,润肺养颜;三月里收采枸杞径枝,到四月里服用,以补精益气,耐老祛斑;五月里采收枸杞叶,阴晒干燥,六月里服用,做羹制茶,清热除烦;七月里开始采摘枸杞花,八月里服用,除风祛虚,养颜润色;九月里采收枸杞子,十月里服用,强健筋骨,滋肾润肺,养肝明目;十一月挖枸杞根皮,十二月服用,清热去火,养心除烦。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

杞,高者一二丈,其根盘结甚固。其乡人多寿考,亦饮食其水土之气使然。又润州开元寺大井旁生枸杞,岁久。土人目为枸杞井,云饮其水甚益人也。”

上述古籍故事中讲述的就是枸杞久服延年益寿的故事。枸杞子在远古时就被视为灵物,《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宋代还有“服用枸杞长生不老”之说。枸杞子又有地仙、却老子之别名。

枸杞养肝明目

《本草纲目》“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

《本草汇言》“俗云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壮精益神,神满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风,非治风也,能补血生营,血足风灭,故治风有验也。”

枸杞子滋补肝肾、养肝明目。因其有明目之功而被民间称之“明眼草子”、“明目子”。凡因肝肾亏虚所致的视物昏花,目暗目涩,用枸杞子治疗效果佳。如成药杞菊地黄丸就是枸杞子和熟地黄、山药、菊花等组方,治疗肝肾不足导致的头晕目眩、迎风流泪。

枸杞降火

很多人以为吃枸杞会上火,其实古医药典早有记载,长期食用枸杞,非但不会上火,反而能降火。

《本草经疏》“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本草通玄》“按枸杞平而不热,有补水制火之能。”

《本草汇言》“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枸杞与“消渴”的记载

糖尿病,在古代医典中也被称为“消渴症”,枸杞治疗“消渴”,自古就有诸多记载。

《本草通玄》“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

《中国药典》“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本草正》“其功则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消渴,真阴虚而脐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枸杞子性味归经及功效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成分,具有增加白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药理作用,还可降血压、降血糖、血脂。其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免疫增强功能及抗衰老功能。

枸杞子食用简便

枸杞性平枸杞性平,于寒、凉、温、热四性之外,适合一年四季长期食用。以下午泡饮为佳,可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但要注意的是,枸杞泡茶不宜与绿茶搭配,适合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用眼过度的电脑族尤其适合。冬季枸杞宜煮粥,它可以和各种粥品搭配。

枸杞子可入膏、酒、丸、散、汤剂,并可以煮粥、嚼服、药食两宜。如著名的滋补药膳“红杞蒸鸡”、“枸杞肉丝”、“红杞活鱼”等。

论地骨皮、枸杞叶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地骨皮味甘、淡、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凉血退蒸、清泻肺火之功效。主要用于退虚热、低热及肺热咳嗽或咯血。

枸杞的叶为民间草药,其嫩叶民间自采自用,味甘苦性凉,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枸杞叶可作为免疫增强剂,肿瘤化疗辅助剂等。今年用枸杞叶开发了枸杞保健茶等。

大枣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图片
白癜风容易康复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uqizia.com/gzjg/3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